五月中旬回了一趟乡下老家,见闻了村里的一些现状,颇有感慨。我们村前面有一座建于上世纪1958年的小型水库,水库大坝下游是一片农田,四面环山,周边错落着三个自然村,三个村的村民们祖祖辈辈在这片田垌上耕种、繁衍。

       立夏刚过,田垌里满眼都是绿色,我信步走在机耕道上,看着绿油油的田间,闻着稻田散发的芳香,不仅有点陶醉。田垌里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慢悠悠的给农作物施肥、除草、喷洒农药,边走边和相识的村民打招呼,敬一支烟,闲聊几句,田垌里呈现一派祥和悠闲的景象。

       走着走着,我突然有了一个发现,即田垌里种水稻的不到一半,种其他作物的占多数,其中以种芋头居多,此外还有种马蹄、辣椒、西红柿、豆角等。自打修了水库,这一片都是保水田,以前大都是种水稻的,为什么现在人们不愿种水稻呢?一位已有七十岁仍在耕作的老农解答了我的困惑:“种水稻太辛苦了,一年两季,特别是到了双抢(抢收头苗,抢种二苗)时的高强度劳作,我们这些老鬼有点扛不住了。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你看到了吗,现在田里干活的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老农点了一支烟,继续说到:“现在粮价也低,卖不了多少钱,大家都是种够自己家人一年的口粮,剩下的田地种点其他的,如芋头、辣椒西红柿等,劳作时间比较有弹性,平时收成拿到圩上卖,换点零钱补贴家用。”

       听了老农的话,我释然了,这就是我们当地农村当下的现状吧。望着老农有点佝偻的背影,我心想这一代农民终将老去,将来由谁来接他们的班呢?但愿我不是杞人忧天吧。

       国家对粮价是严格控制的,总体指导是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短期内想放开粮价是不可能的。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让多一些年轻人回到农村,回到田间,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延续农民的担当呢?

想起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悯农诗》来: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我也打油一首,权当这篇拙文的结语吧:

       价贱难种粟,

       宁栽芋头子。

       满垌保水田,

       老农犹累死。


                                    2023年6月2日

  • 收藏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