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65年百高毕业,因家庭出身不好,未被大学录取,等来一纸广西供销商校的录取书。
入学之后不久,就跟与我同班,同宿舍的梧州仔梁深权结成大友。他家境很好,从家里带来了一台德国的徕卡像机。
正规的学习只持续了一年,文化大革命就来了。之后都不上课了。梁的出身好,就纠合了一伙同学,组建了“南宁市8.18红卫兵联合指挥部”,简称“小8”,在南宁名气很大。他当上了常委,是个大头目。当头就没法玩像机了,于是就交给我保管,随我玩。
对像机一窍不通的我,在学校图书馆偷了一本学照像的书,浪费了许多胶卷后,慢慢地就能拍得有摸有样了。为了响应毛主席“自力更生”的号召,又学会了冲胶卷和晒像片。
到了1968年8月之后,闹了2年的红卫兵们也闹乏了,开始考虑毕业,离校和工作了。这时候就需要照像了。
我萌生了利用像机和技术赚点钱的念头。就约了几个同学,在校内的宿舍楼前,邕江大桥头,还有人民公园照了一组照片,洗晒好后选了其中最好的几张,找了块小黑板,贴在红纸上,写上服务方式《校内外跟踪服务》,规格《6*6》,
收费标准《当然比照相馆便宜》,联系方法《没有电话,只有我的宿舍号和我的大名》,这小黑板被我挂在学校饭堂大门边上。开饭时间到了,小黑板前人头一片,议论纷纷,但没有一句是反对的。躲在一旁的我知道,这事成了。
之后片约不断,那两个月我白天陪同学外出拍照,晚上就在宿舍冲卷晒像。宿舍窗户用棉毡蒙上,以防透光,冲卷用绿灯,晒像用红灯,分别用这两种颜色的标语纸把灯泡包起就成,所用药物,像纸在民生路一家店买。照相这行当,除了像机贵,其他材料都很便宜,虽然我收费低,但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照像这小生意,除了有赚头,陪女生外出拍照也很高兴,那年代异性之间虽有引力,但接触很少。有机会结交她们,当然高兴。
回想起来,觉得神奇。到80年左右国内才开始有广告,而我68年就无师自通地会玩这事了。更奇的是,这是在文革极左的年代做私人生意,居然一路通畅,连半句反对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