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门前的那一条小路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住在一个坡度不大的坡底边缘,离公路不远,从公路走不到百多米的小路就到了。因为小路的周围全是水塘、水田、树木什么的,所以小路不算宽,约有一米左右,最适合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行走;有时行走时,假若与人相会,双方互相测身才能通过。其实,小路曲曲折折,凸凹不平,与别的小路一样,实在普通极了,现在,是什么原因,让我突然想起这条无名的小路来?要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得从下面的事情说起:
前几天,正忙做工作的我,突然得到老弟从老家打来的电话,说:“哥,最近我要从旧屋搬到新楼去住,希望你抽时间回来一下,商量如何处置这间老屋……”
这样, 珍着今天是星期天,我坐着班车回老家一趟。
从公路到老屋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在坡项下车,然后向左一枴,就从坡项下到住在坡底下的老屋;一条是车开到坡底,然后从我现在写的那条小路进去。当班车一进老家的地界,车师傅就回头问我:“你在那里下车?”“在坡底下吧,那里离家比较近!”我不假思素说出这句话。
车一停,我立即从车上下来。瞬间,远处掩影在绿树纵中的老屋就跃入我的眼帘,而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就趟在我的眼皮低下。
看着即熟悉又陌生的老家,我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找一处近小路的草地坐下。这时,一阵微风吹佛过来,那喳喳的草地声音像鼓子一样,敲醒了我出走老屋那久别的岁月。是的,这条小路不但印证时代变迁,也记着我每次走出家门的情景。
头次,是我考到乡高中去读书的时候。当时,那里还没有实行包产到户,群众还过着集体的生活。当我姐担着行李送我走在这条小路时,正在田里收稻谷的群众,纷纷与我们打招呼:“哟!去读高中了 !你可要争取考上大学啊……”那时,小路周围的情景是:路面布满了泥巴、稻草,旁边的塘里还存着满满的一潭水,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戏耍着;路边的苦棟树还很小,仅挂着几片叶子的。那时的小路,周围的景色全是一派田园风光!
其次,是父亲送我到县城去补习的时候。那时,父亲送我出小屋的情景也是与上次我姐送我去读高中一样,只是离上次我上高中时已过去两年时间了。哎!光阴似水流,时不待人了!当我和父亲走在此小路时,谁也不说话,各人有各人的心事:父亲想的是希望我来年金榜提名,为光耀祖宗再添加一分光彩;而我想的是对自已的前途感到十分渺茫,不知所措。当时,生产队已经包产到户,小路周围的田地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有的种西瓜,有种西红柿,有的种稻谷,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种水稻一样农作物了。可惜,环顾那时的小路情景 ,我感到不快的是:泄塘已经干枯,枯得塘底的泥奖已裂成片片;路上的小草疯狂的长高,甚至长到把路面都挡住了;横在田头的水渠已经没有水,有的是渠底下长着杂草一大片。也就是说,小路周围的情景尽管有些变化,但它的景色还是一派田园的风光。
想到这里,我抬起头来察看小路的周围:小水渠已经没有,而水塘则为平地,它们全种上比人高许多的香蕉。另外,小路的路面则出现了片片的枯草……
看着这些零碎的风景,我想到老弟在电话上向我所描述家乡的变迁:现在,老屋周边的邻居,有的去县城起楼房定居,有的已搬到新村去住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在读书时学过的一句名言来:世上本来没有路,人走多了才变成路……现在,从这条小路的情景来看,这条小路,是否还能像原来那样存活下去?敬请各位读者来帮我回答这个问题?
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