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收阅黄承基教授的诗集,读罢《瓦琴》,“踢踏踢踏……”的打瓦声,一直萦绕耳畔。这是打瓦人在制瓦盆上巧手之音。瓦的古文化,又过眼云烟,历历在目。
昔时,所有的居所,不管是都邑,还是乡野古寨,都是青砖瓦舍。屋顶上造型古香古色,有“弹风,弹雨”的瓦花窗,有屋膝正中含包绽放的蓓蕾,有飞翘的翼角,有屋檐的蝉头燕尾。
诗人从“弹霜,弹冰”,弹天籁,勾勒出岁月的痕迹,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踢踏踢踏……”多么熟悉的声音,那是我童年有节奏的返复的难忘的童歌。
《瓦琴》写的就是打瓦人。打瓦人的生涯就是“素人乐手”,泥匠人人生之歌的专揖。“瓦琴有歌女”,让人想象到雨天屋檐瓦槽在“滴嗒滴嗒”丶“哗啦啦、哗啦啦”的唱,这就是歌女,这就是天籁之音。
伶工,就是伶人,是民间音乐人。
“瓦琴有炭翁”,读到这里你一定会想起杜甫“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诗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优秀的诗人,总是会挖掘农民典型的题材,关心民间疾苦。
“踢踏踢踏,歌声遥远,每当听他响起,我就想跳舞,那足趾,开满泥土的花”。这有节奏的踢踏声,让熟悉这些年代人勾起很多打瓦人的片段记忆。那.个年代,瓦泥的搅拌,没有现代的机械化。得赶牛到泥淖里踩踏,周复始地躏蹂。灭牛足迹的人,泥巴无伦次地从十足趾缝里挤上一圈圈,这就是“开满泥土的花”
从“素人乐手”的节奏声,到“开满泥土的花”,造型’出古香古色的瓦琴,“每当听它响起,我就想跳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忠厚感情。
这是一首诗史诗,描写劳动人民的智慧,记载了农民的疾苦,唱出农民苦中作乐的伟大的朴素美。
附黄承基《瓦琴》:
瓦琴原在屋顶,弹风,弹雨,
弹霜,弹冰
黑夜隆重地铺开它的大黑袍
虫声四起
出的那些专辑,是素人乐手,泥匠
瓦琴有歌女,瓦琴有伶工
瓦琴有炭翁,踢踏踢踏……
踢踏,踢踏,歌声遥远
每当听它响起,我就想跳舞
那足趾,开满泥土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