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田东司法 于 2019-1-14 10:00 编辑
从指尖到心间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办事需要找法律依据、政策规定;家庭、邻里发生矛盾需要调解;笔迹、伤情需要司法鉴定;出国留学需要办公证……这些事情,老百姓经常会遇到,一个国家公共法律服务的水平直接与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挂钩。
2018年,我国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打通法律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中国社会的“保健医生”。
最近,安徽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城东村的村民代表章俊,参与村民组土地款分配问题的调解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村法律顾问微信群里的公益律师免费提供的法律咨询服务帮了大忙。律师还主动推送各类法律知识、政策法规、典型案例。
章俊表示:“现在有了微信群以后,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可以不用来回往律师那里跑,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可以随时随地地跟律师沟通,向律师咨询我们心中的一些疑问,然后律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让我们在以后的调解工作中不用做很多无用功,少走很多法律上的弯路。”
如今,铜陵市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了自己的法律顾问,每名驻村法律顾问每月定时定点下村开展各项法律便民服务工作,同时还建立了微信群和个人微信二维码名片。
铜陵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冯霞平均每天通过微信处理四五起法律咨询服务事项。她说:“每个老百姓想找律师,通过这个微信群就能找着。一共有两个模式:可以进群咨询,有律师在线回答;有的涉及隐私的,想单独聊,可以在这个群里单独加、单独聊,这种情形特别多。”
2018年,司法部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各地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全国65万个村(居)担任法律顾问,基本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不同层级的法律顾问微信群,让法律服务从“指尖”到身边、到“心间”。
冯霞表示:“因为现在微信是最方便的手段,在微信上可以传一些资料给他们看,在微信里可以用语音、用文字。这对于那些没有文化的咨询者,方便的不得了。”
如果说,村(居)法律顾问群像“社区医院”,方便医治“头疼脑热”,重点解决老百姓家长里短的矛盾,那么为农民工、残疾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就是“专科医院”的“特需门诊”。
据央视报道,曾在太仓市平成有色铸造公司打工的刘师傅,被融化的铝液溅到,造成右眼失明,鼻孔受伤。公司不仅没有全额支付医疗费,还拒不认可刘师傅是工伤。夫妻俩拿不出证据,更请不起律师,找到江苏省太仓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
刘师傅妻子说:“当时他们就一口咬定说不是工伤,他说的是我们自己搞瞎的眼睛才讹他们老板的。”
值班的公益律师穆东了解到,刘师傅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也没有给他缴纳社保。一旦申报工伤,工伤的赔偿款全部都由企业承担,所以公司不认账。
穆东说:“我们跟单位几次协商,沟通下来说肯定是在厂里受伤,这个事情肯定是一个明确的事实,而且单位没有缴纳社保,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诉讼程序可以打官司,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向劳动监察大队去投诉其违法用工。”
律师讲清楚相关法律关系和责任之后,这家企业感到了压力,为刘师傅办理了工伤申请手续,加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金,刘师傅最后拿到了32万多元的赔偿。
2018年11月29日,司法部进一步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和“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活动。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介绍,活动旨在使农民工、残疾人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法律援助服务。对农民工推行法律风险提示,对残疾人开展入户走访建立服务档案,预防和减少农民工劳动权益纠纷。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农民工和残疾人。
目前,全国已建成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878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7万个,覆盖率分别为99%和91%,26个省份实现了热线平台省级统筹,30个省份实现了网络平台之间全面联通。“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同步开通。司法部部长傅政华表示:“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一律取消;能够通过个人现有的证照证明的一律取消;能够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者代替的一律取消;能够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一律取消。”
2018年5月20日,作为全国统一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的中国法律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登录中国法律服务网,可以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寻鉴定……用户访问量已突破9500万人次。司法部信息中心负责人林振文介绍,智能咨询输入关键词,几分钟形成法律意见书。智能咨询,婚姻、劳动、继承、借贷、交通、工商、房产交易纠纷、分期购买电子产品纠纷、物业服务纠纷、产品质量纠纷。基本涵盖所有民生类法律纠纷事项。
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要求中国法律服务网发挥好“法律淘宝网”的作用,成为群众贴心贴身的“法律顾问”。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中国法律服务网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让每一个遇到法律问题的公民体验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指尖到心间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