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韦良心 于 2016-4-18 16:18 编辑
吃“野味”
现在人们,因为生活好了,在吃的方面讲究起来。有的人,特别是一些有钱的人,当然也不乏一些得意的官员,就喜欢吃起野生的东西,也就是吃“野味”,认为只有这样吃才够档次,却在有意无意中助推了“野味”价格的猛长,破坏了生态,违犯了法纪。
我一向不喜欢吃“野味”,但在人生的艰苦阶段,也吃过一些。
下乡插队的时候,在林场干活,有一天上山采桐果,忽然听到跟随上山的林场养的那只狗狂吠起来,那叫声狂燥急促,有经验的一位强壮村民拿条扁担跟我说“看看去”,就循着声音追过去,我紧随其后,跑到叫声近处,只见那狗与一只果子狸对峙着,两边都龇牙咧嘴相互怒视,那狗嘴里发出“唬—唬”声,却不敢冲上前去,果子狸也不敢后退一步,正僵持着,说时迟,那时快,村民猛地向前跨上一大步,一扁担打在果子狸身上,那狗仗着人势冲上去,在野狸身上猛的一阵撕咬,不一会儿果子狸就渐渐动弹不得了。村民把狗拉开,提着果子狸走到众人跟前,队长很高兴,叫这村民把野狸拿回去杀了煮好,晚饭大伙加菜。这果子狸很肥大,听说有十二斤重,比较少见。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吃果子狸(当时还未列为保护动物),感觉有点像狗肉,肉质肥而脆。
那时候山上多有野生动物,我们也常常能够吃到一些“野味”,但并不感到它们是什么特别好吃的珍馐。黄猄肉跟小牛肉味道差不多,野猫比家猫多了些野腥味,蛇煲鸡那香甜味主要还是出自鸡肉,野猪比家猪肉质更硬韧,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倘若这些野东西碰到烹煮不当,那味道就更不怎么样。当年吃“野味”只是因为物质缺乏,少有肉吃,但过年过节时,我们还是喜欢吃家养的禽畜肉食。
因为滥砍滥伐,滥捕滥吃,野生动物已经不多见了,而且许多种类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不许捕杀。如今物质很丰富,禽类畜类,什么肉都有供应,人们却还偏偏喜欢找“野味”吃,一些所谓有身份的人尤其喜好,好像吃“野味”能显示身份似的。
以我的经验而论,其实“野味”并不比“家味”好吃,只是肉质普遍硬韧一点,但却都多了些腥膻之气,至于营养价值,那更是个说不清的事,把“野味”当成高档珍馐的人,可能只是一种心里的作用。据说野生动物都多带有病毒,比如“非典”、“埃博拉”等等,无不在野生动物里找到其宿住,这样看来,不论是在法纪层面,还是在健康层面,或者从保护生态这个层面来权衡,人们都不应该再吃“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