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诗原创于1978年间,第一次稿是自由诗。2008年作者整理诗稿时,视为不成功之作而付之一炬。尔后一次偶然的翻阅笔记本:“落叶花开飞火凤,参天擎日舞火龙”。可是我总觉得不怎么形象,木棉花的内含实质没有挖掘出来。在遐想中,我灵感|来了:“丹凤万千聚杈丛。延于曲岸舞火龙”。这就是多次转载于各诗集利物,我的成功之作的律诗《木棉花礼赞》。你看,那火红的木棉花,就象千万只丹凤密密麻麻地栖住于光着枝杈丛中,宛延于右江沿岸的红棉花正舞着长长的火龙。
2008年,一次,我参加云山诗社每月一次的学会学术讨论会上,《云山诗刊》编委黄永承向我建议:该诗的“松”字是否遣词仄声字。我说,“冬至赤膊和松唱,夏来披绿奏蝉咙”这两句是寓情于物,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和松唱”是传神之处,表现英雄的人民高昂乐观迎难而上的精神。取缔了“松”字该诗就没有生命力。难道还有什意象比松更豪情粗犷,更能象征人民的高昂玩强的精神呢?“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我们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诗词格律》)
2014年该诗转载于《百色诗联》,这次并非作者投稿。当年得到通知,广西诗词学会要编辑出书“八桂诗词清代卷、民国卷、当代卷三套诗词系列丛书”要求各学会会员精选每人10首逞上。该诗就是在这次活动中被选刊的。“延于曲岸舞火龙”的“火龙”被修改为“丹龙”。《云山诗刊》修改为“花龙”。2011年《中华名诗全集》刊用之仍按原稿“火龙”。因为“火龙”虽不合律,但它有“立体感”的形象。“花龙”不是纯火红的概念。“丹龙”须要演化形象。
该诗的评论,曾于2013年《中国作家全集》第三卷,题为《谈诗的一封信》。同时在该书发表诗作的有“广西卷”----《百色诗联》副主编黄图功等四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