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uyhdsr 于 2016-1-1 23:06 编辑

莫说谁家花最香,
由来国字意难量。
少年不得脾中味,
弱老方知病已肓。


诗后语:我国传统固有优良学术文化日益衰微,年轻一辈只知崇洋,无视于自己固有传统优良文化的日渐流失和频临失传,且还沾沾自喜;一个频临丧失自己固有传统优良文化的国家,明日焉在?

nlzzzz

2015-11-15 16:43:06

诗人真的多

老得

2015-11-15 21:54:42

{:5:}

某人

2015-11-15 22:35:39

{:24:}

山麓之云

2015-11-16 01:41:21

[i=s] 本帖最后由 山麓之云 于 2015-11-16 02:24 编辑 [/i] [size=4]问好楼主,深有同感。[/size][size=4] 举个例子,宋室南渡后,国存半壁,河山沦落,词风大有改变,更激昂壮烈,李清照一弱女子尚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不谈诸多有收复河山壮志的血性男儿。[/size][size=4] 其实,读过明清民国诗词的人自然而知,不复赘言。国学最受打击的,不关朝代更替,悲在文革前后时期,这还不算,一代人耽误了,直接影响两三代人。 史学,国学,而这两者生息相关,传统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鲜有人问津,正常不过。本来,接受到这方面熏陶的人少之又少。文学爱好者,共勉吧。 再举例,端午节原本是纪念楚国屈原忧国忧民,愤而投汨罗江自尽,却被韩国申请为文化遗产。 庙堂之上,空有一群居高位,食厚禄者,不思尽其心,尽其责,庸官个个,年年如此,蚁穴可毁千里之堤,何况国之柱石之臣?鼎倾梁斜,柱毁庙塌必然。[/size][size=4] 一介小民,何必振臂高呼?清茶一盏,小书三两册读个黄昏子夜就行了。 [/size]

鱼跃龙门

2015-11-16 11:15:17

[i=s] 本帖最后由 鱼跃龙门 于 2015-11-16 11:18 编辑 [/i]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558274&ptid=393733][color=#999999]山麓之云 发表于 2015-11-16 01:41[/color][/url][/size] 问好楼主,深有同感。 举个例子,宋室南渡后,国存半壁,河山沦落,词风大有改变,更激昂壮烈,李清照一弱 ...[/quote] [size=3][font=微软雅黑][font=微软雅黑][size=22pt][align=left][color=#000000][size=4]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十年浩劫,齐听新莺![/size][/color][/align][align=left][size=4][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五四”之后,谁能想象以理工科著称的清华大学,为了重振中华文化,成立[/color][color=sienna]“[/color][color=darkgreen][b]国学研究院”[/b][/color][color=#000000]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考察。[/color][color=darkgreen][b]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b][/color][color=#000000]四人出仼“国学研究院”导师,这就是[/color]脍炙人口的[color=darkgreen][b]清华四大导师![/b][/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4][color=#000000] 当时处在近代向现代转型的知识分子,依然还保持文人士气风骨,王国维大师甚至用生命演绎学术[/color]“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color=#000000]真的难能可贵!正如陈寅恪所言,实配享千万祀,与天地同久,共三光而永恒。{:soso_e100:}[/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font][/font][/size][/align]

破釜沉舟,

2015-11-18 23:37:50

田东诗也来也太深奥,不易理解

破釜沉舟!

2015-12-06 12:37:18

田东诗人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