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仔 于 2015-2-28 13:16 编辑
第一次见到马桶是在二十年前一个闪电雷鸣、倾盆大雨的夜晚,当晚在林逢进入一个由上海投资人的废弃厂房里避雨。在他们曾经的用过的浴室里,浴缸和马桶这两样东西让人惊叹。当时的感觉不亚于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因为在我们田东个小地方,二十几前如厕的用品刚刚换代(木片刮屁股改换用废弃的书本)。而马桶这东西是在电影里才能看得到,算是极其的奢华,确实是令人可望不可及。
大雨过后,依依不舍的离开。如今想来真有点遗憾和后悔,如果当时那场雨下久一点,或者当时有勇气去尝试坐在马桶上,再和那种屁股下面留着一个小洞洞的婴儿木车做一番比较和思考。说不定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也许今天就可能会成为一个发明家、哲学家等等。谁说不可能呢?爱迪生坐在鸡蛋上,最后不是创造了很多项发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第一次真正了解马桶是在十年前,并非我用上了这东西。这算是个缘分,源自偶像的一首歌《马桶》:“每个家都有马桶,每个人都要去用它,用完了以后逍遥又轻松、保证你快乐无穷。每一马桶都是英雄,只要一个按钮它会冲去你所有烦忧。你有多少苦痛你有多少失落,它会帮你全部都带走!”这首歌迷恋了很多年,对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马桶也幻想和期待了很多年。
第一次真正使用马桶是在两年前,这个‘英雄’终于走进了真实的生活。他的来到历经千辛万苦,用'战争'来形容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父母辛辛苦苦花了一辈子的心血建成新房,装修之时,是安装马桶还是安装传统的便盆就和父辈们的谈判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列举了许许多多使用马桶对人体的好处。最后甚至提出不装马桶就不结婚的相逼手段都不能说服。情急之下说出马桶真正的好处就在于有个盖,臭气不会到处乱飞才让老人们欣喜若狂地接受。随后就是挑选品牌和找人安装,过程让人费尽心思、疲惫不堪。
第一次真正感受‘马桶文化’是在一年前的一篇新闻报道。大体意思是某公司对新招聘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其中有一项是擦马桶,而且必须擦到自己感到干净为止,还要当着大家的面喝下马桶里的水才算合格。和这个培训项目的设计者相比,必须承认自己是别里科夫。和那些有勇气喝下马桶水的人相比,必须承认欺骗了自己的父母,因为马桶就算不盖也不会臭气乱飞。
据说我们现在热衷日本人的智能马桶,这样挺好,如果想便便,只需松下裤带子,剩下的就等着日本人帮你伺候屁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