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进化村”情结 进化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走到哪里,进化村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进化村下设有 巴六屯、常设屯、百教屯、那楼屯 、巴竹屯、 巴球屯 、那路屯“那楼屯巴竹屯 巴球屯 那路屯这个四个屯俗称三国” 巴算屯、 巴朝屯、 布另屯、 巴当屯一共11个屯,那路屯靠近平果县同老乡,布另巴当靠近平果县海城乡。小时候赶集时经常去海城乡或同老乡。进化村原属于祷午管辖,2000年左右祷午并入林逢,进化村随之并入。
进化离县城有多少公里我还真忘了,但是从村里坐班车到县城需要1:20分左右,目前从村里到县城每天有两趟班车,早7:00中午11:15。百教屯是村委会所在地,从百教到祷午街上好像是九公里吧,印象很深刻的是97年上初中时,从村里到祷午初中还是一条很小的土路,上街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骑马,一般是花费两个多小时。走路也需要两个小时左右。每个星期日我们成群结队的背着米上学,有说有笑,男男女女,走累了就休息一会,那段日子很难忘。现在大部分的村屯都已经有了水泥路,不过要到我家还有两公里左右的土路,每次回家下车还要走18分左右才到我家。由于山高路远,很多年经人努力挣钱在县城买房定居。
进化村离县城比较远,山多路不好,经济相对其他村来说应该算是落后的。九几年经济收入主要是种木薯,养猪种稻谷玉米等。那时几乎每家都会种木薯,木薯成熟期就是在春节期间,白天天气很累但阻挡不了我们上山收木薯的心情。用马驮着木薯回家,晚上家家户户熬夜到12点左右刮木薯皮,早上把刮好的木薯拿出来晒,然后又上山收木薯。晒干的木薯切成小片,装进麻袋用马驮到街上买。晒干的木薯当时售价是两毛到四毛一斤,马一般能驮300斤左右。种木薯种田少不了牛,牛是用来耕田之类的,所以每家每户几乎都有牛。那时我很努力干活,读小学期间我就学会了耕田放牛赶马种地插秧等等,几乎做为一个农民该做的我都会做了,老人经常对我说不努力干活以后就没老婆,其实我很努力干活了不过还单身着哈哈。 后来木薯被甘蔗所替代,但马依然保留着,因为马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这几年甘蔗又被桉树替代,因为很多年经人外出打拼,在家的几乎是老人,没了劳动力,种甘蔗种田的人很少。
现在一眼望去几乎是桉树,杉树等各种树。留守的老人干活也少了,平时种点玉米,养鸡打发日子。
进化村的房子。九几年房子几乎是土房,土房下面一层是牛马,二层是住人 ,一层和二层用木板隔开。也许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牛马人一起住,牛马对一个农民来说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没了牛和马生活很难维持下去。牛马住下面感觉很安全,如果哪天放牛找不到牛,全家人晚上都无法入睡,特别是小孩去放牛,牛突然找不到,小孩就会哭,我都不知道哭多少次了。我一直都是睡在老家的土房,对那个土房,那个房间有深深的感情,每一次睡进那个放间睡得很舒服。 每一次回老家我妈都会叫我到新房里住,可我还是选择那个土房。去年我家堆倒了那个土房,我永远也回不到那个房间,很舍不得。现在家家户户都建了楼房 ,不过很多楼房都没装修,不是因为钱的原因不装修,而是很多人认为没那个必要装修。
进化村人很热情,客人来都尽最大努力招待,都希望能给客人留下好的印象;进化村的人很重感情,感情深情义重路才好走;进化村的人很努力,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改变老家的面貌,在各行各业都有进化村人的身影;进化村的人很团结,在外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进化村很多年经人在外打拼,不管成功与否,不管官做得多高,生意做得多大,也不管在外犯了法律,进了牢房,不管富有还是贫穷,他们永远都是进化村人,他们没有忘本,庙会春节都尽量回老家。在外回来见到相亲们都很热亲的打招呼。每一年的庙会,大家都很积极的参加,有的人参加不是因为他迷信,而是因为在那一天能见到久违的乡亲,能和乡亲们喝一杯酒。 自从我去非洲之后就很少参加庙会,去年有幸参加了一次,特别感动,感动那些在外混得很好的人没有忘本,他们拿着酒杯一个个敬乡亲们。
我所在的屯比较小,留守着很多老人,每一次回家他们都很热情的叫我串门吃饭,聊天,或者是他们来我家聊天,问寒问暖的。
进化村生我养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