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心依旧 于 2016-2-1 17:06 编辑
心灵得以荡涤缘自那一次红色洗礼,精神得以振奋缘自那些血色回忆。
党的90周岁纪念日那天,我们中学党支部组织20位党员开展一次最有意义的活动——谒访革命先烈韦拔群的故乡东兰,接受红色洗礼。
我们的车一驶进那片红土地,一股莫名的激动便涌上心头,而闯入眼帘的景物更让人浮想联翩。看!空濛的烟雨中,两旁的山峦都是嶙峋突兀的石头,却连绵成群,团结相拥,就像一组组铁骨铮铮的英雄群像,不,那是凝固的侠骨豪情,那是壮美的组诗。而时不时冒出一座屹立群山之上的险峰,直指云霄,就像不屈的生命挑战天庭,那么咄咄逼人,那么桀骜难驭,是不羁的灵魂,是豪迈的音符。山间飘逸着团团云雾,仿佛昨日不散的战争硝烟,让人想起那“鏖战西山惊弹洞,且看东巴漫硝烟”的烽烟岁月,心中翻飞那点点滴滴的红色记忆……
小时候,讲拔哥的故事是老师征服我们这些调皮鬼的法宝,什么“三打东兰”啦,还有什么“智取红花钱”、“赴鸿门宴除恶霸”啦,一段一段地讲来我们喜欢极了。还有拔哥故事的连环画我收藏的够多了,《拔哥的故事》上下集我都翻烂了还不感到看腻。传奇人物拔哥的英雄事迹就这样早已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拔哥的高大形象永立我心中。
就在我还沉浸在拔哥故事里的时候,轿车已把我们带到了九曲江边。雨中江水暴涨,浊浪滔滔,向北边的红水河奔腾而去。聆听着山洪轰鸣的激流声,我仿佛感受到了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感受到拔哥威慑敌人的吼声,感受到农民自卫军震天撼地的呐喊声……
进入东兰县城,但见那些依山而建的高楼林立而有点拥挤,不乏现代化气息,彰显了东兰人改革开放的成果。更让我们惊叹的是,山脚下的街道旁竟然有就势而用的山洞商店、山洞快餐店,体现了东兰的人文风格。从土山地区来到石山地区,让我们感到新奇的风景实在太多,只是我们无暇欣赏,一心只向往着此行目的地——韦拔群纪念馆。
我们停车爬上一段缓坡,眼前豁然开朗,世界变得宽大极了,占地90亩的拔群广场就呈现眼前。广场大门设计的精巧与壮美实在是堪称一绝,两侧各三根高大的图腾柱子支撑着一块门匾,让我们看到了壮族木楼结构的简约与牢固,“拔群广场”四个行楷体大字金光闪闪,赫然醒目。还没进入广场大门,门前那尊高大的造型壮美的英雄群塑像,就把我们带进了那硝烟弥漫、将士奋勇杀向敌阵的战场情境。
开阔的集会广场,一幅巨大的铜鼓与壮锦图案,12根图腾柱子环绕四周,每根柱子上一面铜鼓,就这样营造出了壮族人的世界,勾勒出壮族人的生活与文化。走过这么宽阔的广场,我们才感受到人民对英烈情感的厚重,才知道人民用这么巨大的工程来表达对英烈的怀念!
迎面就是韦拔群纪念馆了。这座高大辉煌庄严肃穆的建筑物,矗立于广场中轴线的东部。气派十足、造型新颖的大门上方,赫然镶嵌着“韦拔群纪念馆”五个行楷体金色大字。我们拾级而上,心情万分激动,因为我们这些红色追寻者就要从这里去探寻革命英雄的革命足迹,去接受红色洗礼。
在一楼大厅,我们看到了气宇轩昂的韦拔群塑像,看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威震南疆的“农民王”的风貌。从第一厅到第六厅,每一张图片我们都仔细地观看,每一段文字我们都认真地阅读,每一幅雕像我们都用心地观赏,每一件遗物我们都细细地端详。我们生怕遗漏某一个细节,我们生怕忽略某一段情节,我们生怕跳过某一个故事。
在这里,我们终于走近了拔哥,寻到了他坎坷的革命历程。红水河滋润的红土地,一个叫东里的地方,诞生了一个不羁的灵魂。在桂林法政学堂找不到理想,就沿着长江中下游去寻找太阳,却一路无奈彷徨。在贵州碰壁,却在广州寻到了光明。农运所里的新思想,使他坚定了方向。三打东兰的战果,列宁岩里的革命道理,赢得农民朋友的拥护,与毛泽东、彭湃一样有“农民王”的称号,最终酝酿出革命的风暴。与邓小平并肩同行,百色起义震撼南疆,红七军成立,革命推向高潮。中央军令如山倒,部队北上远征攻打城市,河池整编重新部署,他顾全大局留守根据地。敌人疯狂反扑,他率领留守部队奋起抗击,粉碎敌人两次围剿捍卫了苏区,对党忠诚终在香刷洞英勇献身。一颗年轻革命巨星陨落,根据地顿时笼罩血雨腥风,革命落入低潮……
38岁,短暂的生命历程,却是一段不凡的章回,一块永远的丰碑,一种不朽的精神。我们走出了纪念馆,却走不出拔哥的故事。他用生命铸就了东兰人“追求真理、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我们将视之为我们后人永远的财富。
此次东兰行,我们收获丰硕。在烈士陵园里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下,面对鲜红的党旗,我们举起拳头,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把拔哥精神发扬光大的决心。
此次东兰行,我们经历了盛大的红色洗礼,心灵找到了方向!
(本文已发表在2011年7月19日右江日报《澄碧湖》)
作者联系电话:15207862179 QQ:63140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