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感慨这样一段话:“从上世纪末以来,这个国家卷入了无所不在的精神沦丧。倘若你生活在此刻的中国,你会经历和目睹一些与表面辉煌的数字和炫目的言辞不相同的另一些东西。”我想这就是平庸与愚昧。 最近,看了一部大作,韩三平导演的、集合了33位著名演艺明星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大作:《建国大业》。当下,看得十分失落......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人对革命先辈们崇高事业的献礼?
平淡、平常、平庸!而且不知所云......
一部长片,稀稀落落,记记流水镜头,算算年月日时。在数十个明星斗斗嘴、买买笑的弹指间,乾坤逆转、沧海桑田。韩大导演调侃式地看着中国这场至下而上的千百万人的奋斗史血泪史,就如罗马斗兽场里的观众看着人和牛的斗争一样,这是怎样的无知和愚昧啊。
我想:一部建国大业,应该是以主流的红色的思想为主调的大片。而导演大人为了突出自己中正看待历史的立场和自己“白发渔樵江楮上,观看秋月春风”的潇洒,竟把1945-1949的解放战争勾画成了一场上层权谋家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ZF腐败不堪还窝里斗,想一蹴而就一举解决gong chan党,结果功败垂成,树倒还猢狲散,退守台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笑脸迎客,以守为攻,打太极,结果来了个大翻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于是韩导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世间之事很难预料,凡事不要高兴地太早!”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他流水账似的镜头,至始至终没有一个场面反映人民的心声(“人民代表”的大堂之话能算么?),也没有一个场面反映1949土地改革后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打到反动派的情景,更没有一个场景叙述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斗争!
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斗争,不是你的政治游戏;这是一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要当家做主人的斗争,不是你的尔虞我诈;这是一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凯歌,不是你的柏拉图式的调侃。
前段时间,看了抗日名将吕正操的自述和生平悼念,尤其佩服他古稀之年再见他的少帅张学良的那段谈话。当他们谈到信仰时,张说:“我信上帝。”吕说:“我信人民。”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结,这是怎样一种信仰啊。以至于张学良最后也深情地说:“得民者昌啊!”
老一辈人,对这场斗争比我们感受得深,没有gong chan党就没有新中国并不是赞歌而是当时四万万五千万华夏同胞的呼声啊。热血、激情和以天下先的精神激励着那时的先辈们,我们应该看到1945抗日胜利时世界人民的欢笑和中国人民的热泪;我们应该看到1945-1947促成双十协定的各地大学生反内战求和平的游行和他们关于中国未来的演说;我们应该看到抗战胜利时中国的平弱和中国人民挣扎在饿死的边缘;我们应该看到内战爆发以来战争中农妇们的哀号、孤儿们的悲戚;我们应该看到人民军队如何艰苦卓绝地战斗如何为人民幸福安康而抛洒热血;我们应该看到进步人士如何艰难抉择然后坚定地站在人民的一边;我们更应该想象三大战役的卓绝,更卓绝的是靠小车骡马支援前线的劳动人民的心情,这才是问题的主旨,这才是以能以这个名字命名的电影给我们的答案。得民者昌,顺应历史潮流者昌!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斗争,这是一场由无声到有声的斗争,因为中国要崛起,人民要生存!道理很简单,但韩老的《建国大业》竟没有勘破,然而却是一片应和之声和轰动效应,可悲啊,为大师缺乏的今天悲哀,为那些看电影看明星看得神采飞扬的人们悲哀。
由此,我想到一位网友的一段话:“在很多方面,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信念崩溃、道德沦丧、思想窒息的社会。其中最为根本一点,人们丧失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也不相信社会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更对善良、正义、理想、尊严、勇气,这些人类基本的情感采取漠视的态度,似乎除去沦为赤裸裸社会达尔文主义现实的俘虏,人生别无选择。那些照耀我们的人性光芒,那些突破现实的美好情感,你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稀少得可怜。”
这样看来,在丧失了大师、丧失了信仰的时代里,三平导演的《建国大业》受到热捧就无可后非了,但我并没有放弃鲁迅先生的呐喊:“救救孩子!”